国际政治辅修专业(学位)招生说明
专业代码:030202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国际关系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分析、交流沟通和行政管理能力,在政治和业务方面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涉外事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国际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研究、政策分析、国际交流和国际新闻评析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接受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国际谈判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涉外实务、研究分析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好的中外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育和养成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政治学理论与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学、世界经济、行政管理和国际法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其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
2.熟悉本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国家的基本方针、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有关国家和主要国际组织的基本体制,组织结构、决策过程、运行体制和法规制度,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研究、行政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等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教学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部门从事涉外管理、政策分析、教学研究和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4.掌握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等科学方法和分析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
5.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拓展全球视野,培育人文情怀和文明教养,具有健全的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和集体意识,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培育和养成批判性思维、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6.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强健体魄,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乐观通达的心态,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培育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二)专业方向
外交事务
(三)主干学科
政治学
(四)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
本专业核心课程:国际政治学概论、外交学导论、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关系、近现代中国外交史、当代中国外交、国际法概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美国外交政策、美国政府与政治等。
(五)教学要求
通过三年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的基本素养,掌握有关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政治现象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我国对外方针、政策及法规,了解国际政治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练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处理各类国际事务,具备对国际事务、国际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够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涉外事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国际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研究、政策分析、国际交流和国际新闻评析等方面工作。
(六)学时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50学分,总计720学时。
(七)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现在以下2个环节:课程实践和毕业论文。
课程实践:课程实践是加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本专业部分课程采取课堂教学结合实践的方式,主要包括涉外部门参观学习、相关外事技能操作、国际政治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评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应用,从而完成专业人才基本训练与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论文要求用中文撰写,字数不少于8000字。毕业论文成绩根据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全过程中的表现、论文成果质量、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并通过答辩者,可获得5学分。
(八)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为考试课,选修课为考查课。学期课程期末综合考试成绩按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核算综合成绩。考查课程根据平时成绩、阶段测验、作业等评定成绩。
(九)修业年限
本专业教学计划按三年制订。
(十)授予学位
学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且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附件一
国际政治辅修专业(学位)教学计划
课程 性质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主干课程 |
学分数 |
学 时 数 |
学时分配 |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布 |
授课 |
实践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学 科 基 础 课 |
SLP-20-001 |
国际关系史 |
▲ |
3 |
48 |
48 |
|
|
|
|
|
|
|
SLP-16-073 |
政治学原理 |
▲ |
2 |
32 |
32 |
|
|
|
|
|
|
|
SLP-20-004 |
国际政治学概论 |
▲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07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04 |
当代国际关系 |
▲ |
4 |
64 |
64 |
|
|
|
|
|
|
|
SLP-20-002 |
外交学导论 |
▲ |
2 |
32 |
32 |
|
|
|
|
|
|
|
|
合 计 |
|
15 |
240 |
240 |
|
|
|
|
|
|
|
课程 性 质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核心课程 |
学分数 |
学 时 数 |
学时分配 |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布 |
授课 |
实践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业主干课 |
SLP-16-037 |
近现代中国外交史 |
▲ |
2 |
32 |
32 |
|
|
|
|
|
|
|
SLP-20-006 |
比较政治学 |
▲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26 |
国际政治经济学 |
|
2 |
32 |
32 |
|
|
|
|
|
|
|
SLP-20-005 |
国际法概论 |
▲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06 |
当代中国外交 |
▲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43 |
美国外交政策 |
▲ |
3 |
48 |
48 |
|
|
|
|
|
|
|
SLP-16-067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
|
3 |
48 |
48 |
|
|
|
|
|
|
|
SLP-16-044 |
美国政府与政治 |
|
2 |
32 |
32 |
|
|
|
|
|
|
|
|
合计 |
|
18 |
288 |
288 |
|
|
|
|
|
|
|
注:带“▲”的课程为重点建设的核心课程。
从下述专业选修课程中选取6门课(12学分),开设相关辅修专业(学位)课程。
课程性质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数 |
学 时 数 |
学时分配 |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布 |
授课 |
实践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专 业 选 修课 |
SLP-16-009 |
公共关系学 |
2 |
32 |
32 |
|
|
|
|
|
|
|
DIPLM-16-353 |
谈判学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53 |
社会学概论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52 |
社会心理学 |
2 |
32 |
32 |
|
|
|
|
|
|
|
DIPLM-16-354 |
公共政策概论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28 |
国家公务员制度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65 |
外事礼仪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51 |
社会调查与统计 |
2 |
32 |
36 |
|
|
|
|
|
|
|
SLP-16-035 |
近现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70 |
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47 |
欧盟政治与外交 |
2 |
32 |
32 |
|
|
|
|
|
|
|
SLP-20-007 |
国际组织概论 |
2 |
32 |
32 |
|
|
|
|
|
|
|
INTPL-16-351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50 |
日本政治与外交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08 |
俄罗斯政治与外交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31 |
韩国政治与外交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58 |
外国政治制度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60 |
外交前沿问题 研究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34 |
行政管理学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33 |
行政公文写作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20 |
国际贸易实务 |
2 |
32 |
32 |
|
|
|
|
|
|
|
INTPL-16-356 |
国际政治经典著作选读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40 |
拉美国家政治与经济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77 |
中日关系专题研究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18 |
国际经济法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56 |
世界经济概论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46 |
欧美政治制度比较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78 |
中外民俗比较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10 |
公共经济学 |
2 |
32 |
32 |
|
|
|
|
|
|
|
PUBAD-16-302 |
市政学 |
2 |
32 |
32 |
|
|
|
|
|
|
|
LAW-16-201 |
合同法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74 |
中东地区政治与经济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24 |
国际政治案例分析 |
2 |
32 |
32 |
|
|
|
|
|
|
|
SLP-16-049 |
全球热点问题 |
|
|
|
|
|
|
|
|
|
|
DIPLM-16-352 |
国际战略学 |
2 |
32 |
32 |
|
|
|
|
|
|
|
DIPLM-16-452 |
政治地理学 |
2 |
32 |
32 |
|
|
|
|
|
|
|
PUBAD-16-254 |
当代西方政治 思潮 |
2 |
32 |
32 |
|
|
|
|
|
|
|
附件二
国际政治辅修专业(学位)主要课程介绍
国际关系史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从十七世纪中叶的三十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内,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演变历程,梳理期间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介绍和评价与之有关的政治家与外交家的活动,剖析主要大国争夺欧洲霸权乃至争夺世界霸权的外交政策。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进程与特点,认识和掌握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提高观察和分析复杂的国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基本分析工具。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将其概括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形态。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政治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形成和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培养政治思维和政治分析能力。
国际政治学概论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基本分析工具。本课程主要研究国际政治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国际体系中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国际政治学的专业理论,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方法,加强专业训练,培养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并初步具备运用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方法观察分析国际关系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国际政治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近现代中国外交史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系统地介绍和分析自1840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外交的变化,包括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主要条约、重要政策和中国与一些主要国家的关系。本课程侧重分析在不同阶段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和历届中国政府对一些事件处理的得失,揭露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欺压掠夺中国的事实,指出当时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一些错误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恶果。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有关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基本情况,深刻理解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学习新中国外交课程打下基础。
当代国际关系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及其规律。本课程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分析。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重大国际问题和事件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
外交学导论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介绍和分析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学理论及其实践。本课程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按照“外交理论——外交实务——外交规范”的逻辑顺序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熟悉和掌握外交的起源、传统外交到现代外交的演变;当代外交的基本准则、规则和惯例的形成与调整变化;对外政策与对外战略、对外政策决策、外交机构的组成与外交代表、当代外交的方式与类型;一般外交业务与技术;新中国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外交风格与特色;外交官的素质要求、遴选与培训等。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宪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行政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基层直接民主制度,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回顾和总结,阐明其特点和优越性,从中国的实际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出发,分析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措施。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概况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加强对政府体制和运作过程的把握;能够从体制和过程两个层面对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作出有专业水准的分析和评判。
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亚太地区基本的地理环境特点、国家力量构成、政治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差异以及相互间的国家关系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当前亚太地区特殊的政治和经济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学生广阔的分析视野,培养对特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当前亚太地区特殊的国际环境格局和地区政治经济形势,能够运用相应的理论方法认识和分析亚太地区的各种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理解中国在其中所处的独特环境和位置。
比较政治学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英、美、法、德、日、俄、意等国的国家形式、宪法、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大众传媒等政治制度的构成内容以及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社会环境、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密切联系。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知识,为将来从事外交、外事工作打下良好的业务基础;初步掌握比较政治分析方法,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可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本课程主要研究世界体系中的经济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信息)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响。本课程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和交叉研究方法,注重政治和经济相结合,在教学上旨在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明晰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之间的关系。本课程提倡综合视角和使用多元方法的研究特色,注重分析和描述相结合,同时注重从国际关系中的现实问题出发,注重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国际法概论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本课程主要包括国际法的基础理论、国际法的主体、渊源以及与国内法的关系、条约法、国家承认与继承、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关系法、领事关系法、有关个人的国际法制度、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及战争法等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规则与制度,了解国际法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学会运用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国际问题。
当代中国外交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对当代中国外交历程的回顾,着重研究其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总结基本经验并进行反思,探讨当前中国外交的新动向和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双边外交关系、多边外交关系、官方外交、民间外交;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以及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政策的特点;毛泽东、邓小平和第三代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在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备对当前中国外交进行基本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欧洲地区政治与经济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欧盟的成立与发展、组织结构、发展目标、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欧盟一体化的历史原因、社会根源和国际背景,理解和掌握欧盟一体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理解与掌握欧盟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复杂的内部与国际形势,理解与掌握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与取得的成就。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利用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分析框架观察和分析欧盟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美国外交政策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专业学习由宏观层次向微观层次的细化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学习与掌握美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国内政治社会背景与国际环境因素分析美国外交的实质及其对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本课程侧重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外交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剖析,揭示美国外交政策产生、演变与影响的一般规律,从而使学生对美国外交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此前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认识和分析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实质、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美国政府与政治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美国的政府与政治概况,包括美国国家建立的相关背景、美国的宪政制度、政治文化、政党、总统、权力机构以及与中国、西方国家的关系等内容,侧重从美国政府机构、政治决策过程和影响美国政治的国内因素以及美国的外交等角度进行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国国家权力机构的构建与政治文化,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美国政府行为,增强对美国政府和政治行为的辨别力,具备从美国的政府行为分析其背后利益和权力之争的能力,理解政府是国家利益代言人的深刻内涵。
国际组织概论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国际组织学的对象、内容和特征,分析国际组织与国际社会、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和平与安全、经济发展、人权、国际法等的关系,评述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理论,探讨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的制约因素等,阐明我国关于国际组织的原则主张。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认识和掌握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等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参与国际组织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理解全面参与国际组织对我国国家建设和国际战略的重要意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以西方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按历史进程(时间)与区域、国度(空间)相结合的“时空式”框架,系统介绍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变。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提高政治文化水平;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规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权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