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正文
    天津外国语大学政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4-06-14 10:27  

    天津外国语大学政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2)

     

    所属一级学科:政治学

    所属培养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一、培养目标

    (一)总体要求

    培养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掌握政治学、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法、世界经济等领域的相关理论,熟练掌握政治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跨国)组织的教学、科研、外交、外事、外宣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掌握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法、世界经济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

    3.熟练使用外语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口头学术表达和外语沟通能力,能够在各种学术活动中尤其是国际学术交流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具备独立开展本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事阅读、思考、调研和写作,并提出本领域内具有新意的研究问题和观点。

    5.具备获取本领域知识的能力,能够关注和掌握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并初步掌握与政治学研究有关的网上文献数据库,以及权威的网上资源。

    二、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下有3个二级学科,每个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如下:

    1.政治学理论注重研究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全球治理体系演变与全球治理实践,特别是注重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核心的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活动,探索中国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向世界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学科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全球治理主体的研究,特别是基于语种对象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学校32个外语语种基本已覆盖“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沿线国家多语种优势可以为国别和区域研究提供强大的支撑与便利,学校多学科整合可为全球治理研究提供多维度理论与方法支撑,与校外全方位合作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

    2.国际政治侧重对相关国别和区域(主要是东北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价值观与文化传统进行比较研究,以东北亚国际关系及地区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对区域内国别政治与外交、区域内经济合作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学校教育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培养体系,侧重培养具备双语或多语交际能力和深厚专业理论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依托学校6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朝鲜半岛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葡萄牙研究中心、法国研究中心)的雄厚师资力量,突出国别和区域研究特色,重点打造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东北亚国际关系学术论坛”学术品牌为特色的东北亚研究方向。本学科与国内外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建有稳定合作关系有助于开展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

    3.外交学注重研究全球环境治理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及其应用,注重研究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构建进程、主要障碍及其经验教训,注重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的环境外交政策,特别是各国(国际组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在此基础上探索和研究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立场、政策与行动。依托国际政治与外交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政治专业是“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的理事单位,与国内相关院校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学科的环境(气候)外交科研团队,长期跟踪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已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可对接国家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提供环境(气候)外交方面的政策建议。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政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四、学位与学分要求

    政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修满培养方案所规定32学分的课程及教学实践内容。各类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公共基础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1

    2

    3

    4

    公共

    基础

    课程

    8学分)

    CC-23-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4

    考试

    CC-23-0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

    1

    17

    考试

    CC-23-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7

    考试

    CC-23-011

    研究生公共英语

    2

    34

    考试

    CC-23-012

    体育

    2

    34

    考试

    专业

    必修

    课程

    10学分)

     

    IR-23-001

    政治学原理

    2

    34

    考查

    IR-23-002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

    34

    考查

    IR-23-003

    政治学方法论

    2

    34

    考查

    IR-23-004

    当代国际关系专题研究

    2

    34

    考查

    IR-23-005

    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

    2

    34

    考查

    专业

    选修

    课程

    12学分)

     

    IR-23-006

    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

    2

    34

    考查

    IR-23-007

    全球环境治理研究

    2

    34

    考查

    IR-23-008

    环境外交概论

    2

    34

    考查

    IR-23-009

    中欧关系专题研究

    2

    34

    考查

    IR-23-010

    当代东北亚国际关系专题研究

    2

    34

    考查

    IR-23-011

    国别和区域研究导论

    2

    34

    考查

    专业

    选修

    课程

    12学分)

     

    IR-23-012

    西方政治思想史

    2

    34

    考查

    IR-23-013

    比较政治学

    2

    34

    考查

    IR-23-014

    当代中国外交

    2

    34

    考查

    IR-23-015

    外交决策研究

    2

    34

    考查

    IR-23-016

    世界经济概论

    2

    34

    考查

    IR-23-017

    中国政治思想史

    2

    34

    考查

    IR-23-018

    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2

    34

    考查

    IR-23-019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2

    34

    考查

    IR-23-020

    全球公共问题与治理

    2

    34

    考查

    IR-23-021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2

    34

    考查

    IR-23-022

    国家形象与话语权研究

    2

    34

    考查

    教学

    实践

    2学分)

    IR-23-023

    专业实践

    2

    34

    考查

    合计

    32

    544

    六、培养要求

    •培养方式

    1.采用导师指导与导师组联合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对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指导过程与学位论文的阶段性考察均由导师组集体决定。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年由导师组集体指导,第二学年初根据研究生研究兴趣和导师研究专长,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

    2.培养内容包括教学与科研指导、论文指导和教学实践指导。

    3.鼓励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导师为第一作者。

    4.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3门本科基础课程。

    •授课要求

    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主要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开始增加专业方向课程,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的研究方向。第三、四学期主要为专业方向课程,导师要加强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化和提升研究生的文献检索、文献阅读、问题分析、方法运用、论文撰写等科研能力。导师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学术活动,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研究、教学实践等活动。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考核、业务水平考核。

    1.思想品德考核:研究生对自己的思想品德、业务学习、科学研究等进行全面总结,写出实事求是的自我鉴定,党支部(研究生院负责)和指导教师按照考核标准,写出具体评语;

    2.业务水平考核:以级学科为单位,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本学科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及任课教师组成。考核小组主要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业务考核成绩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考核须提交材料包括:

    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学术论文、调查报告、课程学期论文或者学术著作);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课程类型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

    1.公共基础课按照学校开课单位的统一要求执行。

    2.专业课以论文、成果等考查形式作为考核内容,要求至少完成2次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作为平时成绩,撰写1篇课程学术论文,且不少于5000字(以外文完成者不少于2000单词)。专业课成绩须达到75分以上。

    七、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须修满2学分。实践环节注重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发挥专业特长,强化实践技能。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

    教学实践: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16个学时的助教活动教学实践由导师负责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

    科研实践:研究生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国内(F类及其以上等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由学科组负责考核认定,合格者计2学分。

    学术活动: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学术活动5次(含)以上。学术活动包括:参与学科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参加学术讲座,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工作,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有明确任务的学术性社会调查等,合格者计2学分。

    社会实践: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长,充分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经导师组考核认定,合格者计2学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在修完规定课程且经中期检查合格后,由研究生独立撰写完成。

    选题要求选题须符合本专业方向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且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开题报告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定于第四学期进行开题工作,研究生填写开题报告并就拟开展的研究向导师组进行答辩汇报导师组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意义、理论依据、资料来源、研究方法、文献综述、论文框架结构、写作思路等进行论证和审核。通过开题后,研究生可以开展后续研究。

    阶段性检查研究生撰写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导师及导师组要全程监督检查其论文开题情况、写作计划进展和完成情况,对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解决,以保证学位论文撰写工作顺利进行。

    学位论文标准

    1.规范性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位论文文字正确,语言通顺,数据可靠,表述清晰,引述准确,格式严密,参考文献列举恰当,图、表、公式、单位等符合规范要求,不得剽窃、抬高、贬低、曲解或淡化他人学术观点。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应依次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中英文题目;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正文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必要的附录;

    致谢。

    2.质量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观点正确,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

    硕士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创新可以是事实性的,也可以是观点、理论性的。没有任何创新的论文不是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

    只叙述情况而提不出问题,或没有核心观点,或没有论证过程的论文都不能被视为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的基本理论依据或前提可靠,或关于某项调查的技术标准符合科学方法论的要求。

    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需安排本领域2名研究生导师进行评阅,研究生导师不能评阅所指导学生论文,原则上须有一名外校导师对论文进行评阅。          

    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完成本培养方案的全部规定培养环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提交论文终稿后,符合《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查重)办法》及《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试行办法》等文件要求经导师推荐,评阅人同意,方可申请答辩。答辩小组由3名本领域专家组成,至少1名校外专家,答辩评定等级为通过少量修改通过、有条件通过、不通过

    九、专业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1

    IR-23-001

    政治学原理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

    2

    IR-23-002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Contemporar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3

    IR-23-003

    政治学方法论

    Methodology of Political Science

    4

    IR-23-004

    当代国际关系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ies o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5

    IR-23-005

    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6

    IR-23-006

    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lobal Governance

    7

    IR-23-007

    全球环境治理研究

    Studies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8

    IR-23-008

    环境外交概论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9

    IR-23-009

    中欧关系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ies on China-Eu Relations

    10

    IR-23-010

    当代东北亚国际关系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ies o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Northeast Asia

    11

    IR-23-011

    国别和区域研究导论

    Introduction to National and Regional Studies

    12

    IR-23-012

    西方政治思想史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s

    13

    IR-23-013

    比较政治制度

    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s

    14

    IR-23-014

    当代中国外交

    Contemporary Chinese Diplomacy

    15

    IR-23-015

    外交决策研究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16

    IR-23-016

    世界经济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World Economy

    17

    IR-23-017

    中国政治思想史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s

    18

    IR-23-018

    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Political Science Classics

    19

    IR-23-019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Policy

    20

    IR-23-020

    全球公共问题与治理

    Global Public Issues and Governance

    21

    IR-23-021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Global Governance

    22

    IR-23-022

    国家形象与话语权研究

    Studies on National Image and Discourse

    23

    IR-23-023

    专业实践

    Professional Practice

     

     

    关闭窗口